“吐了,穿3万外套也要卖惨装打工人?”
↑↑↑
本月热词——“打工人”。
“打工人”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全新热梗,无奈的年轻人,告别“社畜”的丧文化,终于走向了“打工人”这条一边努力一边自嘲的路。
每天一句“早安打工人!” 成为了彼此最亲切的问候语。
直到明星也开始跟风玩“打工人”的梗,鹿晗、虞书欣等人被拍到综艺录制现场,粉丝们开始玩梗“打工人”。
很多人才开始感到浑身不适。
当代互联网怪谈又一次出现:评论和转发完全两个世界。
评论里是各家粉丝在p哥哥姐姐们的打工人表情包。
结果,鹿晗的这件外套被扒出来价值3万。
于是翻到转发,全是“吐了”。
不能接受明星玩“打工人”梗的,怒了:
“蹭热度,吐了”
“打工人可穿不起3万块的外套”
“粉丝口中的打工人,都在吸真正打工人的血”
“上等人真幽默”
当然,粉丝们也是振振有词:
“你买不起3万块的衣服怪鹿晗?”
“鹿晗剥削你了吗?”
“录节目到凌晨四五点怎么就不是打工人了?”
这事儿,已经不是粉丝和路人之间的矛盾了。
“打工人”这个梗,究竟特殊在哪?
穿奢侈品的明星
有资格当“打工人”吗?
“打工人”梗风靡全网之后,#娱乐圈知名打工人#等相关话题忽然兴起。
顶流黄子韬、鹿晗、肖战、张艺兴、周震南、虞书欣等全都加上了“打工人”的梗在疯狂传播。
这些被抠出来的“打工人”语录,无非就是想下班、想要钱……
此外,还有不少明星是自己在微博自称“打工人”,纯粹发广告蹭热点。
还有的,明明是想发自己的美图,硬要打上“一张图证明自己是打工人”的tag。
呕吼,坐个办公椅就是打工人了?
在明星眼里,“打工人”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流行梗,和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没啥区别。
梗一旦只是成为梗,谁都不会过脑,用就是了。
最近风口浪尖的周震南,也营销起了“被迫营业的打工人”。
他本人可跟打工人没啥关系,跟被迫营业更踩不上边。
父亲是房地产老赖,欠了9个亿,不少普通家庭耗尽积蓄买了他家的房却拿不到房产证,老赖了4年,他家里还住豪华大宅,雇着三个保姆。
周震南本人也并非被迫营业,而是以“富二代”的人设筑梦演艺圈,戴60万表,弹10万块的吉他,买六万块的风筝,送一万二的钢笔。
这是真·打工人一辈子也摸不到的东西。
就算是加入社会,他也没办法和真的“打工人”产生共鸣。
周震南从小接受的是贵族私立学校教育,曾经接受VOGUEMINI采访时被问及家庭背景给创作带来的局限时,他会说:“我为什么要和大众共情呢?我的家庭允许我有更广阔的的视野”。
优渥的成长环境长出的一朵温室花朵,拿他来做“打工人”的宣传噱头,一点也不可信。
“打工妹”虞书欣,号称人间gucci,是当今富二代星二代追梦演艺圈的典型案例。
作作的公主小妖精性格,在娱乐圈顺风顺水,参加个《青春有你2》的选秀,能引来半个娱乐圈为她打call。
就这,粉丝还玩“打工人”的梗,看起来就非常荒诞了。
另一个身穿3万块外套被戏谑为“打工人”的鹿晗,家境也不差,更何况作为“归国四子”之一,他在内娱一直是顶流的地位,片约不断。
前几天,他还专门写了一首“打工人之歌”叫《别来烦我》,被粉丝疯转。
歌词写的啥呢?
不想起床啊~好多烦恼啊~好想睡觉躺尸啊~
发现没有,这些蹭打工人的热点,无非就是聚焦在“想赚钱,不想干活,好累”这些肤浅的层面。
反正就,无关痛痒的样子……
然而,明星真的是在打工吗?不,他们只是选择进入了光鲜的娱乐圈,追着站在聚光灯下的梦而已。
打工是不存在的,实现梦想罢了,实现不了,大不了回去继承家产呗。
明星跟风玩梗卖惨
惨还有意义吗?
互联网下的平行世界,明星打工人和屏幕前看文章的打工人概念完全不同。
来看看明星“打工人”的惨吧。
超高收入,日进斗金,奢侈品傍身,时薪五位数。当然也高压,一言一行要接受大众舆论的监督。工作时间日夜颠倒,用尔冬升的话来说“这不是一个健康的职业”。
去年高以翔出事以后,几位明星集体发博自称高危职业,大咖演员发起呼吁,拒绝疲劳工作。
如果明星都算高危职业的话,那那些一台手术十几个小时,片刻不能分神的医生算什么?在生死线里抢夺生命的消防员、缉毒警察又算什么?
当今算得上很健康的工作,又有多少呢?
要是当大明星真的苦的话,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挤破头想进去了。
就像《甲方乙方》里的当红女明星徐帆。
口口声声说自己厌倦了娱乐圈的一切,想要过一天无人打扰的普通人生活,清闲清闲。
“真想当个普通人,真想过过普通人的日子,没有没完没了的电话,没有记者,没有要签名的影迷,没有电视台的晚会,没有演艺圈里的是是非非,这样的生活,哪怕只有一天也好啊。”
这种“美丽”的烦恼,她也是扮着忧伤说出来的。
等普通人的梦真的被实现,没有了戏约、晚会邀约,她才真得愁眉苦脸。
住豪宅、有人使唤、高高在上给人签名的感觉,是真的好啊。
大明星卖出的“惨”,只不过是“有钱人吃腻了肉”的忧伤。
这就跟电视剧里没有真正的社畜,没有真正的穷逼毕业生一样。
她们的“惨”,同样也是“美丽”的烦恼。
月入六千住月租1w+公寓的北漂沪漂,每天还要处理“霸总爱上了我怎么办”的忧伤,好辛苦哦。
“打工人”不是打工人,只是一个个虚无缥缈的王子公主在无病呻吟。
普通人,真正的工薪阶层,甚至是底层“打工人”,在这些场合里根本就不曾发言。
那些拼命往明星身上加“打工人”标签的粉丝和营销号,究竟有没有想过——
打工人三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?
真正的“打工人”
话语权不该被消解
有博主这样形容明星富豪们的“打工人”梗:
全方位消解“打工人”话题里的倾诉和呐喊声,把它变成权贵们的呓语和叫床声,工人阶级好像不配拥有话语权了。
真正的“打工人”or 社畜是什么样的,“打工人”三个字背后的呐喊和倾诉是什么?
前不久的一个新闻是,武汉某菜市场出了新规定,45岁以上的女性、50岁以上的男性不被允许卖菜,理由是搬搬抬抬有危险。
看上去是“保护老人”,其实只不过是何不食肉糜的年龄歧视。
什么是打工人?这些才是真的打工人,为了生计,不得已而为之。
还有常见的打工人,是害怕35岁被裁员被迫加入“狼性文化”的秃头程序员,是为了孩子不得不像完成客户brief一样做作业参与幼儿园竞争的父母。
打工人的无奈,在于被迫,在于毫无选择。
在“打工人”出现之前,有一个讨论更加热烈的词,叫做“内卷”。
人类学家项飙解释“内卷”时说:这是一场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。
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:
在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里,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,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,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,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,这是一种“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”。
社会资源有限,打工人们为了多争取一点生存资源,不得不卷入激烈的竞争里,耗尽全身力气,而且最后可能还什么期望都达不成。
这就跟今年张博洋在脱口秀里说的那样,当所有羊都在跑的时候,你不可以掉队不可以歇着,不然就要“一羊迁徙”了。
万物皆“内卷”,是人们焦虑和疲惫的折射。
而“打工人”这个梗的出现,恰巧就是对这种“内卷”的反思与自嘲。
这其实也是新时代一种“工人阶级”意识的觉醒,大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无法喘息,无路可退的时候,不如就自嘲,创造一个梗来舒缓“内卷”竞争里的焦虑感。
不是一句锦衣玉食的明星们一句轻飘飘的“想下班”、“想躺着”就可以解释的,更不是p两个表情包就可以轻易玩出“内味儿”的。
明星作为被社会聚焦的高收入群体,掌握的社会资源普通人无法比拟,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也多得很。
别说明星是“高级打工人”,高级、光鲜和打工人连在一起,就是悖论。
明星的高压伴随着的是高回报,甚至是超额回报,今天不努力,明天还可以穿奢侈品逛街。
普通人呢?
普通打工人,领着四位数的月薪,熬夜996才能保住饭碗,稍微松懈,等来的就是末位淘汰,是35岁的辞退信,是一家老小的嗷嗷待哺。
更普通的打工人,是迎着烈日的站在高危处的建筑工人,走在灰色清晨的小摊贩,忙碌奔波,只为了那一张床一张嘴的温和饱而已。
他们别无选择。
喜剧的底色是悲剧。
“打工人”,其实是普通人笑着说出来的一句流着泪的潜台词。
不管网友创造出来的段子有多好笑,它的底色是灰暗的。
当一个严肃的潜台词成为人人可玩的娱乐符号的时候,这个词的意义也就被消解,不再拥有被讨论、被看见的权利。
那些真的打工人,在明星和粉丝的一片嘻嘻哈哈之中,也就又一次失去了述说自己故事的机会。
点亮“在看”
别让“打工人”一笑而过
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,对艺术作品、潮流文化、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,在毁灭你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同时,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。
【未经许可 | 禁止转载】
投稿、媒体、商务合作
”
/ 推 荐 文 章 /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