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价300万把小偷包装成网红,太毁三观了
↑↑↑
“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。”
上网冲浪的年轻人,多多少少都听过这句话。
这句话出自犯偷窃罪入狱的周某,他在被抓后接受采访时所说。
近期,周某刑满释放。
谁也没想到,他的出狱竟然引起一场流量狂欢。
最近几天,“不可能打工”关键词已经上了多次热搜,知乎热榜也有相关的话题讨论。
近期热搜
各种讨论里最令人意外的是,周某出狱后,有30多家网红公司欲和他签约。
看到 #30多家公司想签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男子# 话题上热搜时,蝉主真心很迷惑。
出狱被网红公司抢着签约,太魔幻了
先来简单科普下,网红公司都想签约的周某到底是谁?
关于周某,网上有一段流传已久的新闻视频。
周某因为偷电瓶车被抓,他被拷着但面对镜头却淡定地说出自己的偷盗经历。
他说自己没有钱了,肯定要偷窃,不做没有钱用。
记者问他:“你有手有脚,不会去打工啊?”
他回答出最经典的“打工是不可能打工,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”。
后面记者又问他,进看守所是什么感受?
周某再次语出惊人说:“进看守所就像回家一样。”
他甚至说,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的感觉更好,在家里一个人很无聊,没有朋友一起玩。
但看守所就不一样了,进了里面去个个都是人才,说话又好听,超喜欢在里面......
这些令人迷惑的言论,意外让周某红了起来。
特别是那句“打工是不可能打工,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”,恰好击中当代年轻人的焦虑。
无数社畜用这句话自我调侃,说周某是“精神领袖”、“很伟大”。
自2012年被抓之后,周某似乎也真实在实践自己说过的“不可能打工”事情。
2014年、2016年,他两次出狱又两次偷窃再入狱。
最后这次入狱,他因为犯抢劫罪、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,刚好于近期刑满释放。
虽然周某因盗窃罪入狱,但在他坐牢这些年里,他说过的话仍然流行。
有人为他PS了切·格瓦拉的头像,称他为“窃·格瓦拉”。
有人给他做鬼畜视频,做各种海报,用“我偷电瓶车来养你”等话玩梗。
部分视频
就这样,周某在不断玩梗和二次创作中,逐步出名。
近期周某刑满释放迅速引起关注,有网红公司也早早发现他身上的商业价值。
周某出狱当天,除了他的家人,还有网红经纪公司去到现场。
微博上的 #30多家公司想签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男子# 话题,短时间内冲到热搜榜前排。
有网红公司接触过周某的家属,提出了200万、300万的签约价。
也有公司强调,考虑到周某“不可能打工”,他们提出建议打算把他“当老板来对待”。
偷窃犯刑满出狱,有机会摇身一变成为百万网红。
这话说出来本来没人信,但真成为新闻报道出来,也立马引起争议。
反对的人很多,网友纷纷质问:
“太病态了吧,违法的人有什么好宣扬的?”
“用犯罪前科当噱头真的合适吗,这种人打造成网红,怎么为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?”
当然,也有人抱着支持的态度,他们觉得周某能改过自新就是好事。
“他要是改行做直播而不再偷电瓶车,那就是在传递积极的价值观,有啥不能宣传的?”
只争流量的社会,是真的病态
偷窃犯当网红的争议有点多,咱一个个来谈。
如今,周某要是有机会成为网红,想签约他的网红公司必然是重要推手之一。
而多家公司提前守候想跟周某签约,这恰恰暴露了流量争夺的病态现象。
网红公司打造网红,图的就是流量。
现在争着想跟周某签约的网红公司,看中的也是他身上自带的流量。
问题是,周某的流量是怎么得来的?
那是他犯了偷窃罪,又在采访中说了特别“歪理”的话得来的。
在这个前提下,网红公司争抢着与其签约。
是打算宣传,只有够奇葩够有热度,无论做什么都能赚大钱吗?
要知道,大众一直抨击的流量病态现象,说的正是不顾一切争夺流量的情况。
但,这种现象却仍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
去年,流浪大师沈巍突然走红。
沈巍是一名流浪汉,活跃在上海浦东区,喜欢捡垃圾,日常衣衫褴褛、蓬头垢面。
不过沈巍也有点与众不同,他是流浪汉却十分有学识,常常语出惊人。
他最早走红,是因为他能侃侃而谈与路人讲解《左传》,又或逻辑清晰地谈古论今。
这些讲解的视频被传到社交平台后,沈巍因剧烈反差突然红了,人们都称他为“流浪大师”。
沈巍的走红算是意外,但因他走红引起的流量争夺现象,却挺病态。
自打沈巍红了之后,有人慕名前来与他合影拍照,也有人蹲守在他出现的地方拍视频。
甚至有女子举着牌子写着:流浪大师,我要嫁给你。
这些人不是闲得慌去求合影、拍视频,其背后为的是流量。
沈巍最红那段时期,他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爆火。
普通人只要拍了沈巍,再加上“流浪大师”四个字,视频的点赞量和播放量都会直线上升。
点赞量和播放量能带来粉丝,粉丝变现就是钱。
拍视频就能挣钱的事情,谁不想要呢?
而除了蹭流量、看热度的人,那段时间也有不少机构出高价说要包装沈巍。
同样让人看见流量病态现象的,还有大衣哥朱之文。
2011年,朱之文因参加山东卫视的《我是大明星》节目走红。
走红前几年,他上过不少节目,大红大紫,但后来也慢慢消失在观众视线里。
近期,朱之文因为被踹家门事件上了热搜。
人们再度关注到他现在的生活,也看见流量的病态。
在短视频平台发展起来之后,朱之文身边很多人都依靠拍他来赚钱。
经常有人天不亮就去朱之文家敲门,要是不开门,还有人会直接翻墙进他家。
日常生活里,朱之文身边的人,无论老少全都举着手机围着他转。
同样的,大家不是闲着没事在围观。
其背后依然是为了流量,因为拍朱之文就能挣钱。
朱之文的邻居在采访时说了:“挣个几万块钱的不稀罕。”
普通壮工工作一天赚130元左右,可拍个视频很轻松也能赚钱,大家就不干活不打工了。
这些类似的情况背后,都是争夺流量的病态现象。
如今网友争议周某当网红事情,不是酸他挣钱,也不是说犯过错的人不能获得新的人生。
而是在争议周某背后带起的,那些趋之若鹜的群体现象,以及哗众取宠的毫无下限炒作情况。
这些现象,本质都是病态地在争夺周某身上的流量。
周某在这个节点成为网红,给人感受亦是在消费曾经的犯罪事实来挣流量。
当犯罪都能变现成流量,那应该会有很多人开始怀疑人生。
人人都能成为网红的年代,别娱乐至死
关于周某当网红事情,网友的另一个争议是:为什么不给犯错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?
其实大众没有不给周某改过自新的机会。
他可以做很多工作,但要是想成为流量网红,必定会引起争议。
网红是正常工作,可网红的属性也决定了,网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,需要做到正确的引导。
然而,周某截止目前都是因为负面新闻而被关注到。
如果他借用现在的影响来挣流量,又真的轻轻松松红了,是有可能影响年轻人来模仿、学习。
原来小偷犯罪4次,出来就能赚300万,有机会成为流量网红。
这样魔幻的现象要是真成为现实了,保不齐以后就会有人专门准备好金句去故意犯罪。
只要能火,手段不重要?
或许模仿犯罪说得稍微严重了,选择看他的人在看猎奇,真犯蠢尝试犯罪的人应当是少数。
但,就算没人模仿犯罪,周某当网红就合适吗?
于周某个人而言,他入狱四年和社会断开联系,结果出狱什么事没做就能直接当网红。
网红的竞争压力可不小,如果周某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,等出狱噱头一过,他又该何去何从?
那些现在说要让他当“老板”的网红公司,榨取了流量后,还真的会捧他吗?
看看以往的例子里,迅速走红又迅速消失的人,真的太多了。
不过,在新的采访里,周某说了自己不会做网红。
他不信有那么多钱,也说签约就会变成工人,那对自己说的不打工言而无信了。
目前周某计划回家务农,多陪下老人,好好过日子,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,未必不好。
现在提起“网红”,网红更像是个贬义词。
有人吐槽网红脸让审美变得单一,有人争议网红争夺流量无下限。
偶尔提到有正面影响的网红,更要强调说:网红是正常职业,也有好网红兢兢业业在工作。
是的,网红只是职业,其形成出现不可逆转,可也不应该任其自由发展。
虽然大众总说,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当网红的年代,但真不是人人都合适被包装成网红。
负面网红存在越多,那网红职业就会烂得越彻底。
记得支持周某当网红的评论里,有人说:
哪有什么三观正不正,这年头,谁把网红说的话往心里去啊。
如果话没人当真,那就随便来。
只要有流量,各大网红公司就都争抢着捧成网红。
喊麦神曲唱的人多,就可以diss老牌歌手:“我的歌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。”
热闹的女团选秀节目里,营销人设就能比过无数真正有实力的人。
当大众对魔幻现象都做出无所谓态度,都听之任之。
那娱乐至死,还可能是娱乐致死。
点亮“在看”,别让娱乐至死
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,对艺术作品、潮流文化、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,在毁灭你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同时,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。
【未经许可 | 禁止转载】
投稿、媒体、商务合作
”
/ 推 荐 文 章 /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