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朋友圈一刷屏,我就感到恶心
↑↑↑
最近有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条求助信息刷屏了。
你们早就以为这个世界没有真善美了,连个求助信息都可能是"假的"。
蝉主在自己朋友圈里看着大众的舆论从善意帮助,到集体的倒戈质疑。
这篇文章的点赞数在很短的时间就已经到了十万加,听说收到的赞赏金已经有200多万。
可见,参与的人数之多,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部电影,《浪潮》。
一部关于集体意识的电影。
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。
在1967年4月的加利福尼亚的中学,一位叫琼斯的历史老师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法西斯主义,在学校搞了一次教学实验。
仅仅5天,他们成功的建立了一个纳粹帝国。
41年过去后,德国导演丹尼斯·甘塞尔(他也是不怕死)把这件事情拍成了电影,在2008年的8月德国上映。
在这部电影里,政治老师赖纳·文格尔,被不幸抽中的活动课的主题:独裁政治。
而现在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相信独裁或是法西斯会再一次重现,赖纳说:
他们开始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实验
周一
学习纪律
赖纳让孩子们把桌子摆整齐,两人一桌,并且要求坐姿规范,举手发言。
在孩子在称呼老师的时候,不能再喊昵称,而是要喊赖纳为文格尔先生。
周二
学习融入集体
他让孩子们开始一起踏步,通过这种踏步,让所有人感觉得群体发出的力量。
并且,在他们独裁政治这堂课室的正下方是“无政府主义”的课,他们要让“敌人吃天花板上的灰”。
并且,为了着装统一,他让孩子以后的课堂上都穿的白衬衫牛仔裤作为制服来上学。
周三
建立集体的标签
赖纳为了这个群体更有凝聚力,他们投票选出了“浪潮”这个名字,并且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涂鸦“浪潮”的标志。
周四
学习集体特有的手势
他们创造了“浪潮”的手势。
周五
事件开始恶化
“浪潮”这次活动开始威胁到了社会安全,给赖纳和学生个人的生活,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。
这时他给所有支持“浪潮”活动的人,发了一条短信:周六12点在学校礼堂谈论“浪潮”的未来。
周六
这才是真正的法西斯
这一天,“浪潮”的学生坐满了整个小礼堂,赖纳激动地煽动着台底下的学生,让他们相信,“浪潮”这场活动的伟大。
当他让其他学生把反抗“浪潮”的叛徒,抓上这个礼堂。整个礼堂的人都沸腾了。
他向每一个学生询问要怎么处置叛徒的时候,全场瞬间鸦雀无声,而赖纳冷静下来说:
你们意识到你们刚刚都做了些什么吗?
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如何,我就不剧透了。我想说的,不是纳粹,不是独裁。
而是群众。
这些学生正是因为“浪潮”这个集体,才开始有了一种强大而不可战胜的感觉。
电影里有一幕是一个学生被小混混欺负的时候,另外两个平时跟他没有什么交情的同学帮他赶走了小混混。
如果放在平时,他们也就让这个同学被欺负好了,但是,有一种莫名而来的集体感让他们凝聚在了一起,这就是群众的集体感。
在19世纪有一个叫勒庞的家伙,写了一本《乌合之众》,而有一个版本的封面,用的就是《浪潮》的剧照。
我知道你们没空看书,我告诉你们这本书里是如何解释群体的特性的。
1、群体是容易冲动、易变、急躁的。
2、群体是容易受到暗示和轻信的。
3、群体的情绪是夸张和单纯的。
4、群体是偏执、专横和保守的。
5、群体会有极高的道德感或是毫无道德感。
如果,把这几点放在前段时间的事件中:
我们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,随手转发朋友圈;
我们都很容易的相信了求助信息的真实性;
在知道真相之后,我们开始极端的愤怒,控诉求助信息的虚伪;
我们开始集体开始讨伐求助信息里的始作俑者,并且认为这件事情只是为了炒作。
最后,我们从圣母心很快转变成了这场骂战的一份子。
有没有觉得全中。
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,信仰缺失,对政治怀疑,而“群众力量”开始崛起,在群体里,所有人追求着只有一个,就是归属感。
正因为每一个人在群体里都有着相同的理想或观念,所以当在出现违背群体认知时,群众就会开始了实施群体的“正义感”。
只要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人们,都会被指责是叛徒,而自己则代表了道德高尚的一群人。
我们开始“人肉搜索”、有了“五毛党”、“道德绑架”,我们不再是吃瓜群众,而是一群端着架子的侩子手。
前段时间,有一位东京遇害的留学生,而她的母亲一边在微博下发求助信息,但也有人给她评论,“活该送女儿去日本留学”,更有人给她发这样的留言。
你们以为这是个例?
并不是。
以前在反日事件中砸日本汽车的,不也还是有人去干么。
现在互联网的发展,让我们很容易的就找到合适自己的群体,很轻松的就能为自己贴上标签,把自己归属为一类的人,让自己成为集体的一部分,这无可厚非。
但是,在群体中的人们,时常分不清善恶好坏,拿勒庞的一句话是:
“群体心理,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,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,把诚实的人变成罪犯,懦夫变成豪杰。”
《V字仇杀队》剧照
群体意识有它好的一面,如果它是善意的、有道德的,那么它的高尚的一面就会被放大;但如果它是邪恶的、不受控制的,那它根本就不存在道德。
在罗一笑这个事件中,我看到了巨大的舆论力量,但就这种力量来说,它是正面的,它是有积极意义的,但是有一点,在作为每一个极易被煽动的群体中,我们才是这件事件背后推波助澜的人。
在此,我不想讨论前几天的事件中,谁是圣母谁是骗子。
毕竟分享那篇文章的人没有对错和智商低高之分,错的是有人在利用我们的善意来谋取利益,这才是让人绝望的。
但我只想说,理性的、更全面的去看待这些事情,不要用集体的道德感去掩盖自己的人性。
这才是我们要去思考的。
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,对艺术作品、潮流文化、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,在毁灭你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同时,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。
【未经许可 | 禁止转载】
媒体转载、投稿、合作
请联系个人微信:harace
/ 推 荐 文 章 / 戳 图 进 入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