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疯狂炒作的撒谎精,终于翻车了!
↑↑↑
互联网是一面神奇的放大镜,既放大了某些人的贪婪、邪恶;也彰显了某些人的善意、冲动和热血。
归根结底,你在互联网上呈现的是什么状态,大概率你就是怎么样的人。
网络上所呈现出某些人的百态,也是一样。
最近有一个新闻,牵动了大家的心。
周六时候,热搜上被“无良老师体罚女童致其死亡”的消息霸屏。当时网络一片哗然,人人被当事人曝光的信息和照片刺痛了眼。
大家义愤填膺,怒而按下转发键,甚至有人自费掏了几百块给当事人的曝光微博充值了“推荐”,就是期待公正能经过曝光,破除迷雾,早日到来。
谁料,仅仅过了一个晚上:公正没来,反转却来了。
自导自演的她翻车,
真是一出“好戏”。
首先,照例给周末断网的小伙伴补课:
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:某家长@小岛里的大海(现已被销号)发微博宣称:
自己的6岁女儿有哮喘病,在塞了6万红包拜托班主任“额外照顾”的前提下,班主任依然因为小错,对其女儿进行体罚,命令该女孩跑了10圈操场。
导致女孩放学后哮喘病发作吐血,血迹沾满了整套校服。
在及时送医后,进行了多次抢救,孩子连续发高烧40°导致出现后遗症,再也无法拿起心爱的小提琴。
因为体罚导致的身体损伤,花费了巨额医疗费,但校方始终不闻不问。
这个家长还宣称,该教师为了阻止她继续索要赔偿,凌晨2点埋伏在她家门口,趁她出门丢垃圾时袭击她,导致脸部毁容……
因为这个事件曝光的信息过于悚然,加上当事人晒出血迹斑斑的校服照、女童就医的照片、家长脸部被抓伤的血痕,看起来有理有据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发无数网友转发声援。
更骚的是,该家长不知是聘请,还是一人分饰两角新开了一个微博号,在事件发酵后继续“爆料”。
小号谎称自己是另一个学生家长,说该老师有性侵男童的癖好,甚至公布了该老师的电话和照片,引发无数网友打爆电话,对该老师发起人身攻击。
最妙的操作来了,大号@小岛里的大海 还情真意切地劝网友们,不要网暴老师,不要打爆她的电话。
弱小无助还善良,满足了大家对“完美受害者”的一切想象。
出于自以为正义的初衷,许多网友人肉、网暴、语言攻击该“禽兽”老师的力度更猛烈了。
(图源韩剧《社交障碍》)
哪怕在这个事件当中,不乏有人在评论下提出疑问:
哮喘毛细血管破裂,能喷出这样的血量?
这血迹的鲜艳程度,就,也太新鲜了吧?
但在对完美受害者的同情之下,所有的质疑声被“你冷血,你无情”的骂声全部淹没了。
而事件经过警方查证后,在周日却开始反转:
1,教师体罚5个孩子跑10圈是真,但查看监控发现,小孩走走停停逛逛,没有认真执行,跑完圈状态如常;
2,传闻中的“受贿6万”,凌晨2点被老师殴打,都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;
3,而孩子吐血沾满校服的惊悚图片,却是家长用化妆品和水混合调制的液体人为喷洒。
最后,该恶意夸大事实的家长被刑拘。
自导自演翻车了,当然是她活该。
但澄清结果出来后,无数网友均觉得被啪啪打脸,一腔正义的热血都错付了。
她编故事被揭穿,
当初声援的网友打脸了?
而反转之后,大家的争议集中在于:整个事件中,到底孰是孰非?
有人认为带节奏网暴老师,利用了网友的善意是最大的错。
“因为这事儿这么愤怒的我,像个傻子。”
“欺骗网友换取同情很好玩?太让人失望了”
“消费网友的同情和愤怒,让大家去网爆老师?”
“她想讨回公道还是想借女儿炒作赚钱?良心被狗吃了!”
有人忙着嘲笑那些替家长叫冤叫屈的热心网友,容易上当是“智商欠费”。
当然,也有理智网友一语中的,道出问题核心。
判断此事的是非对错,要先搞清楚细节:
孩子是否真患了哮喘?老师是否知道孩子身体状况?体罚是否确切存在?
“如果体罚跑十圈+知学生有哮喘的前提成立,这也不算冤枉那个老师。如果没有哮喘没有体罚,那真的是消费网友感情+引导网暴老师了。”
依照后来的官方说明,可以得知的事实是:
1,家长无法提供女童哮喘病历,推测患病是假;
2,有监控录像作证,老师体罚女童跑圈是真。
3,老师是否得知女童的身体状况,未可知。
依照蝉主看来,老师体罚女童跑10圈操场的确有错,没有真实发生人身安全事故,是孩子的运气,但运气抵消不了老师的过失。
但校方做出惩治,老师也被撤销职务了,算是处理公道。
至于后续详情,要通过该老师的口碑、家长评价、学生评价等等方面,来考核“老师体罚”这个事实背后,到底是严厉教学方式的产物,还是人品恶劣的欺凌手段。
而家长的骚操作,无可否认是错的。
她的错在于严重夸大事实,凭空捏造不存在的犯罪行径来嫁祸他人,并凭此吸引大批网友的同情,被销号前收获了近百万的粉丝量。
甚至用上“校方包庇”、“老师背后有势力”、“我是普通老百姓”、“我无路可走”……
这些极易挑唆网友脑神经的敏感字眼,来给本来已经充满不信任的“校方vs家长”关系再添一把柴火。
舆论力量不可小觑,
但也容易被利用。
近年来,有无数的民生事件都是通过在网络上发酵,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后才能得到重视和解决,于是许多人开始依赖“微博曝光”这个途径。
诚然,不否认舆论声援的有效性。
但对于真情实感吃瓜的网友们,也极易被带歪。
(日剧《3年A班从此刻起,大家都是我的人质》)
不扯远,就事论事地聊这一起发生在校园内的纠纷。
一个学生家长借着老师体罚女童的由头,不依不饶,自导自演编造谎言来激发网友怒火,大号小号一唱一和地曝光老师资料,诱导网友去网络暴力、人肉老师。
人为制造对立,将网友的同情心和愤怒化作舆论的力量逼迫校方开除老师,恨不得令其身败名裂。甚至顺便,索赔一笔巨款。
恶意将公共资源为己所用,这种公报私仇的行径,不得不说,是一种恶。
我们这次讲的是网络暴力吗?
是,但又不全是。
这起恶意夸大事实来栽赃老师的事件,被揭露出来的,是校方和家长孩子的矛盾。
校园里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,处处充满了实力悬殊的关系对立:
校方vs老师,老师vs家长,学生vs学生。
大家根深蒂固的观念是:学校作为庞大的机构,永远店大欺客;老师掌管着几十号孩子的学习,家长敢怒不敢言;学生之间依然有各种家境、成绩、外貌、性格的攀比和霸凌……
在这种看似力量悬殊的对立下,大众会下意识地带入看似弱者的立场,无条件地声援弱者。
这可以理解,甚至无可厚非。
只不过,在愈发错综复杂的人性操纵下,弱者和强者的立场可以调换。
我们常常总说,永远要站在鸡蛋那一边。
但现在我们知道了,鸡蛋和石头的立场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。
既有仗势欺人的恶霸,也有靠“我弱我有理”来碰瓷的鸡蛋们。
在某一个具体事件当中,到底谁是鸡蛋,谁是石头……不再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区分,而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智慧去辩识。
拨开迷雾才见真相,
别轻信也别让热血凉凉
类似的“当事人求助、网友声援”的民生事件中,有至关重要的两个角色:
当事人和围观者。
当事人如果恣意利用网络舆情来造势、把网友的同情心和愤怒当枪使儿,一次又一次玩弄“狼来了”的戏码,消耗大家的怜悯,必然会造成真正需要帮助的受害者得不到救助;
而围观者,如果因为“狼来了”事件频发,热血被辜负了所以决定变得麻木,成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,那就等同于初心被抛弃,成为“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”。
在某种程度上讲:善良是没有错的。
这种大家愤怒地声援,抱有“今天我不为TA说话,明天无人为我说话”心态发声的感同身受,是值得被赞许和推崇的。
哪怕由于不知情情况下,大多数人没能辨别是非,站错了立场。
也无法全盘否定大家声援弱者的初衷。
但真相大白之后,说错的话,骂错的人,该道歉的行动,也还是要挽回。
不必因为不知情下的正义转发,而觉得羞愧。因为心怀怜悯和善意,没什么可丢人的。
冒着“万一是真的”的可能性,也决定继续保持冷眼旁观的人,并没有更高尚。
以及——大家仍需要思考的是:
作为局外人,我们应该如何最大可能地帮助到真正的弱者,让每一次的善意和发声不被辜负呢?
有人马后炮地说:当代网友见义勇为,从来不过大脑。
但在真相扑朔迷离的情况下,只需要“过脑”和“思考”就可以了吗?
其实不然。
观察者网的骁话番外节目中提到过一个论题《什么叫思考?》
在缺乏对信息来源的确信,信息真假的辨别时,所谓思考和辨别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。
真正理智又妥善的处理方式——
唯有保持关注,可以转发扩散,帮助事件曝光查明;
但先别忙着下结论,站立场,提前预设对错。
祝大家以后每一次善意的转发和声援,都有回应,都不会再被辜负。
不做辜负他人善意的“负心汉”,
点个“在看”!
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,对艺术作品、潮流文化、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,在毁灭你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同时,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。
【未经许可 | 禁止转载】
投稿、媒体、商务合作
”
/ 推 荐 文 章 /
网友评论